为进一步落实研究生教育管理要求,切实提升培养质量,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机电工程学院于近期分别组织召开了2023级、2024级研究生年级大会。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副院长蔡慧、党委副书记杨玉书、教学秘书罗露及各年级辅导员出席会议,围绕学位要求、培养环节、学术规范、安全稳定等重点内容进行介绍,全院研究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参与,共同为学术成长与校园安全筑牢防线。
聚焦培养环节,严把质量关口
针对近期学校新修订的学位申请最新要求,学院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秘书罗露重点解读了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各环节时间节点与考核要求,并结合往届经验,强调科研业绩需与学位申请同步推进,提醒各年级学生关注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盲审、机检等关键节点的流程。会上,罗露还针对近两年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希望研一、研二的同学主动与导师沟通,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筑牢安全防线,强化责任意识
各年级辅导员主要围绕日常管理、安全教育以及近期重要工作展开,重点就意识形态安全、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进行了强调。同时,当前正值春夏交替时节,鼓励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状态,注意心理调试,如遇问题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导师、辅导员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建立沟通、寻求帮助。


深化导学互动,明晰职业规划
会上,蔡慧针对研究生普遍关注的导学关系、实习就业等问题,从导师视角给出了建议。在导学沟通方面,他强调研究生应养成定期主动汇报的习惯,建议每周向导师反馈科研进展、存在困难及下一步计划,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影响课题推进。针对实习实践,蔡老师指出需把握三个原则:实习内容应与研究方向相关,时间安排不得冲击核心科研任务,且必须事先获得导师书面同意。他特别提醒同学们要科学规划时间,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建立高效沟通机制等方式,实现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真正达成“科研筑基、实践赋能”的双赢发展。
杨玉书强调,研究生阶段要培养主动进取的科研精神,通过扎实的科研训练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积极主动与导师保持定期沟通,及时汇报科研进展,确保研究课题顺利推进;要高标准完成各项科研任务,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等科研训练,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独立研究能力。


年级大会既是政策宣贯的“指南针”,亦是师生共进的“粘合剂”。机电工程学院将持续以“严管厚爱”为基调,完善“科研训练-论文撰写-盲审-答辩”全链条督导机制,强化网格式安全服务管理,构建心理健康“防护网”,为研究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