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介绍

专业荣誉

自动化专业是中国计量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2003年成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09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并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011年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获批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获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并成为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IAAT)培训基地,2017年自动化专业再次评为浙江省优势专业,2018年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依托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16、2023年均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

办学特色

自动化专业秉承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标准、质量”的传统办学优势,依托质量检验检疫行业背景,在“控制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支撑下,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多方向、求个性为特色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宽口径、重实践、精控制、懂计量”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针对自动化生产、装备制造、机器人、质检等行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面向国家和浙江省“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按OBE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搭建“校内、行业、企业和创新”四个实践平台,实现以自动控制为主,计量检测和人工智能为辅的“计控智”知识相融合。专业具有鲜明的“计量”特色,依托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将能量天平、量子电压基准等尖端计量科学融入课程教学。特色实践环节包括《检测技术与计量校准》等四个课程设计和《自动化综合实践项目》模块。自动化专业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试点班和本硕创新计划等形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秉承“宽口径、重实践、精控制、懂计量”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会贯通自动化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自动控制、计量检测等领域的专业技能,能够跟踪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能在自动化工程、工业控制、自动化装置设计与研发、生产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等技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工程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力量

目前自动化专业有专任教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高级职称占比60%,学缘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专业队伍包含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教学名师,浙江151第二、三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三育人先进个人等。2020年,2位教师入选浙江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自动化专业所在党支部是“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二批“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第二批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

主干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等,同时学生接受控制工程设计、语言编程、系统调试等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媒体报道

2023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发文介绍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中国计量大学以“四大机制”构建“计控智”人才培养体系,并得到新浪等网络媒体的转载。

2024年8月26日,浙江日报以《中国计量大学老师柯海森——为无人机安一个智能的“家”》为题,报道了机电工程学院柯海森副教授团队在无人机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无人机智能充电机巢,这也是专业教师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

就业深造

毕业生就业渠道为自动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和深造读研。近3年平均就业率为96.1%,平均升学率为49.6%。其中相关企业主要包括浙江大华、浙大中控、西门子(上海),浙江钱塘机器人、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移动、格力电器等。国内读研的学校有浙江大学、中科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学生进入国内“双一流”和海外名校比例不断提高。